WFU

2025年7月4日 星期五

孩子打呼,扁桃腺要選擇部分切除還是全部切除呢?

        

 作者:徐英碩醫師



小孩子如果因為打呼要切扁桃腺,做扁桃腺部分切除比較好!


好在哪裡?小孩子做扁桃腺部分切除,治療打呼效果跟全部切除一樣好,但是比較不痛,比較快恢復正常生活,比較不會手術後流血,比較不會出現術後六個月以後持續困擾的異物感等併發症,所以不管是健康方面還是經濟方面來說,都比扁桃腺全部切除好很多

所以,如果有家長因為小孩子會打呼來找我,我會跟家長推薦:「扁桃腺部分切除手術」,因為這是治療的最佳選擇!

小孩打呼的白天狀態和大人不一樣


小孩子的扁桃腺切除,到底是要全部把扁桃腺拿掉,還是只要部分切除,把它削薄,讓它不要擋住呼吸道的空間就好了呢?我們知道,小孩子打呼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扁桃腺太大,擋住了呼吸道。有的小孩子扁桃腺大的像兩顆貢丸,塞在喉嚨裡面,所以睡覺的時候就會常常吸不到氣,呼吸道只剩下一個小縫,氣流通過這個小縫,就會發出很大的打呼聲、豬叫聲等等。

小孩子這樣睡覺打呼的狀況,除了讓家長看了很擔心,小孩子自己也會因為睡眠品質不好而受影響。大人如果前一天睡不好,第二天表現出來是精神不好,想睡覺。但是小孩子反而相反,他們如果睡得不好,第二天反而會變得暴躁易怒、過動,上課無法專心,不聽話。你還以為他是體力太強無處發洩,殊不知這是因為他們晚上睡不好,交感神經太興奮,連帶影響到白天的情緒狀況和學習表現。

所以,不要以為小朋友晚上打呼很大聲,但是白天看起來好像沒事人一樣,照樣跑跑跳跳,就以為沒關係,其實這個小孩子睡覺打呼的情形已經影響到他的學習智力發展,不知道的家長以為這樣沒有關係,其實不處理的話,還是會造成小孩子很大的問題,甚至生長遲緩長不高,長不胖等等。

小孩扁桃腺太大怎麼辦?

小朋友扁桃腺太大,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的這個狀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動手術。這是因為保守治療方法如正壓呼吸器等等,小孩子接受度很低,面罩戴在臉上,小孩子睡覺一定會把它拿掉。而且做手術處理扁桃腺,成功率很高,一般都可以達到九成以上的成功率和治癒率

但是,現在家長都把小孩當寶貝一樣,聽到要動手術就很有心理壓力,很怕小孩子開完刀很痛,也怕小孩子開完刀,要住院打針很多天,很心疼。所以遲遲無法下定決心讓小孩子動手術改善他們的睡眠品質。其實,現在小孩子做扁桃腺手術,因為器械和手術方法進步,是已經不太會痛了

但是又有些家長覺得,扁桃腺是一個對小孩子很重要的免疫器官,這麼小就把小孩子的扁桃腺拿掉,不知道會不會對他的免疫力造成什麼影響,所以也是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採取部分切除扁桃腺的手術

為了回應這樣的需求,我們醫師就開始發展比較微創,不會傷害那麼大的手術:「扁桃腺部分切除術」。既然小孩子造成睡眠呼吸中止跟打呼的原因,是因為扁桃腺太大擋住呼吸道,那麼我們只要把扁桃腺縮小到不要擋住呼吸道的程度,讓小朋友睡覺的時候呼吸很順,氣流可以通過就好了,不一定要把扁桃腺全部拿掉。因此,我們就發展出一種把扁桃腺部分切除的方法,也就是用各種動力器械,比如說冷觸氣化棒,或是動力旋轉刀等等的方法,讓扁桃腺的組織一點一點地被吸掉、抽掉,然後留下薄薄的一層。這樣既能讓小朋友的呼吸道變得通暢,又留下部分的扁桃腺提供他們的免疫力。

而且因為留下了薄薄的一層扁桃腺,所以也比較不會刺激扁桃腺下面的痛覺神經。也就是說,小朋友開完扁桃腺部分切除手術之後的傷口,還有一層薄薄的扁桃腺組織的保護膜。這樣子,小朋友開完刀就好像沒什麼事情一樣,也不會痛,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很快就可以正常飲食,而且也是一樣馬上就可以不再打呼,睡眠品質一下子就可以獲得改善。

瑞典專家Pia Nerfeldt的數據佐證扁桃腺全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效果一樣!

用動力器械把扁桃腺做部分切除,而不是全部拿掉的做法,我已經在治療小朋友睡眠呼吸中止症方面,實行了很多年。我知道它好處很多,只是說沒有時間去收集足夠的數據來證實剛好,最近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邀請了瑞典專家Pia Nerfeldt來提供我們更多的證據,比較扁桃腺全部切除和部分切除這種治療小朋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方法哪一個比較好?

手術成功率

她收集了大量文獻和實際病人的數據,告訴了我們幾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扁桃腺部分切除這種手術方法,它的治療成功率跟扁桃腺全部切掉這種手術方法,成功率是差不多的,幾乎一模一樣。也就是說,手術之後睡眠呼吸中止症改善程度,兩者幾乎一模一樣。

家長的滿意度

當然手術成功不只是看睡眠檢查數據,還要看他們的症狀,尤其是家長對於這個手術的滿意度。問卷研究發現,家長對於兩種手術之後小孩打呼改善狀況,都從60分以上降到剩下31分,也就是說家長對這兩種手術給小孩打呼改善程度滿意度也是差不多的

小孩自己的感受

再來第三,「小朋友自己」主觀上對於手術之後,睡眠感覺是不是有比較好,症狀是不是已經幾乎不見,根據瑞典資料庫收集46,891個小朋友6個月之後的回饋,扁桃腺全切除是94.9 %,扁桃腺部分切除是94.6 %,也是差不多的。 

因此,扁桃腺部分切除與全部切除相比,在治療小孩子睡眠呼吸中止症方面效果幾乎一模一樣,所以兩種手術方式治療效果都很好。改善小朋友打呼這點,不管是在短期(半年內)或是中長期(半年到一年以上),家長問卷看起來兩種手術也效果相當;小孩子「自己」感覺睡眠品質幾乎完全改善的比率,也都是達到九成四以上。

扁桃腺部分切除與全部切除的疼痛感比較


接下來,他們收集的數據顯示,以手術後疼痛來說,在隨機對照實驗中發現,做扁桃腺部分切除的小朋友回到正常生活時間比全部切除早四天,也就是回到正常飲食時間早很多。而就手術後對疼痛治療滿意度而言,部分切除有96%,全部切除有91%,雖然都非常不錯,但部分切除組別更好一些。在五歲以下的小朋友中,對疼痛治療不滿意比例部分切除只有7%,而全部切除有10%;而6到12歲組別中部分切除不滿意比例只有5%,全部切除有10%。

所以大家關心的術後疼痛方面,確實部分切除的小朋友比全部切除要好很多

扁桃腺部分切除術後是否比較容易流血與不舒服呢?


再來,其實大家也關心的是,除了手術後比較不會痛之外,扁桃腺部分切除術後是否比較容易流血呢

根據瑞典國家資料庫研究發現:恰恰相反!部分切除組別,手術後因流血再住院比例只有0.7%,而全部切除組別有2.2%,明顯較多。所以部分切除後較少因出血跑回來,也表示部分切除比全部切除安全許多

另外,在長期不舒服方面,部分切除組別也比全部切除組別要好,比較不會有長期的不適。在瑞典的國家級研究中,他們收集了五萬四千四百六十二個病人,看看他們手術之後六個月,是否還會有因為扁桃線切除之後的長期不適。這些不適可能包括喉嚨痛或不舒服、喉嚨內有分泌物、需要清喉嚨或吞嚥困難、講話或聲音的問題。

這些問題在扁桃線切除或部分切除中發生的機率雖然都很少,但扁桃線部分切除的小朋友遇到這些問題的比率,明顯比全部切除的人少很多。發現這些長期問題的狀況,在比較大的女生會比較常發生。另外,有0.7%的小朋友有手術後味覺和嗅覺的問題。扁桃線全切除的人發生味覺嗅覺問題的風險比率,比部分切除的小朋友高了兩倍。


部分切除後扁桃線是否會再長出來又要開一次刀?


這確實也是需要考慮的部分。畢竟如果扁桃線全部切除的話,以後就不可能因為扁桃線再長出來而開刀,但部分切除的話就有這個風險。根據2024年的統合分析研究,他們一共收集了9430個小朋友,發現部分切除的小朋友確實有較高的機會需要再開一次刀去切扁桃線。而且他們也有較高的機會因為扁桃線再長大而發生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

但進一步分析之後發現,這個再開刀的風險與開刀時小朋友的年紀有關。如果是兩歲的小朋友用部分切除的方式來開刀,將來扁桃線又再長大需要動手術的比率會有20%。

如果在小於兩歲的小朋友做這種手術,五個小朋友裡面會有一個三年之後可能需要再做扁桃線手術。

如果是三歲的小朋友來做部分切除手術,比率降到10%,即十個小朋友裡面只有一個需要再開。

四歲小朋友做這個手術,比率降到5%,即二十個小朋友裡只有一個需要在三年之後因為扁桃線變大而再次開刀。


所以考量到再開刀的風險,對於不到三歲的小朋友,扁桃線全部拿掉可能是比較好的方法。一方面是因為這麼小就長這麼大的扁桃線,其生長速度可能較快;另一方面是他們還小,往後日子讓扁桃線生長再變大的時間也較長,所以比較有可能需要再次動刀。

但是反過來說,考量到手術後的疼痛和出血風險,扁桃線部分切除對於這麼小就需要開刀的小朋友其實還是很有吸引力。即使手術之後恢復很好,不太疼痛且回復正常生活速度較快,治療效果也非常不錯。即便三年之後還需再開一次刀,也似乎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是否因為擔心三年之後可能需要再開刀,而選擇比較疼痛、比較會出血且治療效果差不多的手術,把很小的小朋友的扁桃線都拿掉呢?這是醫生和家長看過資料之後需要特別討論的地方。


扁桃腺部分切除與全部切除的費用比較


最後,就經濟面來說,考量到扁桃線部分切除疼痛住院、照顧及回復正常生活的風險,都比扁桃線全部切除要低。所以經濟上,扁桃線部分切除所花費的社會經濟成本,也比扁桃線全部切除低很多,大約低60%

結語


最後總結來說,小孩子的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到底要做扁桃腺全部切除還是扁桃腺部分切除比較好呢?就治療成效來看,不管主觀還是客觀,主觀上的打呼減少跟客觀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痊癒,扁桃腺全部切除和扁桃腺部分切除對於小孩子的治療效果來說都是一樣的。 

但是,扁桃腺部分切除在手術之後的疼痛以及手術之後出血的風險,還有長期喉嚨不舒服出現的機會,都比扁桃腺全部切除要少。如果對小於三歲的小朋友做扁桃腺部分切除的手術,有可能會有百分之十以上、三年之後扁桃腺又變大,又需要再開刀的狀況。但是因為手術之後比較不會痛、比較不會流血,回到正常生活飲食的速度恢復比較快,長期對喉嚨分泌物、異物感、嗅覺味覺的不舒服都比較少。因此,就整體健康經濟面考量來說,扁桃腺部分切除還是比扁桃腺全部切除要好很多。 

對醫生來說,雖然一次把扁桃腺整顆拿下來視覺效果和成就感都比把扁桃腺一點一點地削薄這種手術要大,但是這種慢工出細活的扁桃腺部分切除方式,其實也不會比較慢。跟手術之前扁桃腺像兩顆貢丸一樣,之後慢慢削薄變成很乾淨空空如也的狀況,也是跟扁桃腺全部切除差不多。如果為了把扁桃腺全部拿下來那種一時的成就感,而選擇讓小朋友接受術後併發症或長期併發症較高的全部切除手術,其實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不好的選擇。 

而且如果用扁桃腺部分切除的方式,手術之後看到小朋友不會痛、恢復很快,一下子就可以回家,很快就可以正常飲食、跑跑跳跳、快快樂樂地生活,喉嚨也沒有長期的不舒服感覺。這種成就感對醫生來說,還是比扁桃腺全部拿下來當下,那種視覺衝擊和成就感要好非常多。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醫生為什麼一直在想辦法努力改進自己的手術技術、選擇做更多研究、選擇給病人更好的手術方式的原因吧。這也是我們醫生的天職。 

即使做出來的差別只有零點零幾%,但是只要能提升病人的照護品質和手術成效, 零點幾趴的差別,就是很重要!







徐醫師自媒體
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

徐醫師官方Line
Line@


徐醫師門診掛號

徐英碩醫師門診掛號由此去

2025年6月3日 星期二

受鼻科學經典期刊IFA青睞並刊登的創新鼻過敏手術技術

       

 作者:徐英碩醫師



是什麼樣的創新鼻過敏手術技術,能夠讓耳鼻喉科排名第一,影響因子高達7.2的期刊:鼻科學經典期刊IFAR——青睞並獲得刊登呢?(下圖) 

鼻子過敏是現代人的文明病,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甚至影響超過百分之二十的人口。 針對這些過敏症狀,我們醫生開始思考,應該開發手術來處理,也就是翼管神經的手術。


翼管神經源頭的切除


剛開始發展時,我們從翼管神經的源頭進行切除,這個神經從腦部上唾液腺核(superior salivary nucleus )發出之後,先走在蝶竇裡面,再去供應鼻腔,因此我們首先想到從蝶竇裡面把這個神經切斷。 

然而,這種技術非常複雜,需要進入鼻子最深處,找到藏在骨頭裡面的神經,需要電腦斷層精細的定位,還需要全身麻醉和特殊的手術器械才能完成。 

不過,這種切除方式麻煩的並不是它的手術技術,而是他切斷的神經還沒分支,還會去供應眼睛的淚腺,所以術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乾眼症,雖然手術後不再流鼻涕,但可能需要一輩子點眼藥水

翼管神經的分支-後鼻神經切除


因此,我們開始思考,是否可以等到翼管神經已經分支出去之後,再做切除,也就是在已經通到鼻腔,稱做後鼻神經的地方,再做切除。

一開始,我們選擇在上頷竇的後方,找到供應鼻子的大血管蝶顎動脈,再找到後鼻神經。(下圖)

然而,由於需要先經過供應鼻子的大血管,此手術在開刀中流血風險較高,而且神經常常藏在血管後面,要在不切斷血管的情況下,找到他有點困難。

更糟的是,有些病患在手術後仍有復發症狀,有些人認為這是神經再生的問題,因此在切斷的神經中間墊一塊軟骨以預防再生。但長期追蹤效果似乎也不盡理想



後來有些人發現,除了跟著血管走的後鼻神經外,還有其他分支。如果再往後切斷其他分支,效果會更好,但相對手術也更複雜,需要找到並避開血管,再往後找到所有細如髮絲的後鼻神經分支並全部切斷,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下圖)

有沒有更好、更方便、更快速的方法,能一次解決所有的後鼻神經而又能避免復發呢?



鼻科大神PJ Wormald的一篇經典論文

後鼻神經其實有很多分支在鼻腔側壁

2022年,鼻科大神PJ Wormald發表了一篇經典論文。他藉由大體解剖的方式告訴我們,後鼻神經在跟著蝶顎動脈走出來那段之前,已經有很多其他分支跑出來鼻腔中了,而且這些分支範圍比我們想像的更廣。他在論文中展示了鼻腔側壁竟然有ABCDEFG 這麼多的後鼻神經分支!(下圖)



至此謎底終於解開了。原來之前後鼻神經切除術效果不好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只切除了跟著血管走的一條A分支,而實際上後面還有大量的BCDEFG分支。我們之前可能只切掉了不到七分之一的後鼻神經,難怪效果不好且可能復發。其實可能並不是復發,而是大部分的後鼻神經根本沒有被處理到



確定後鼻神經分佈範圍,進行手術燒灼或消融處理破壞神經

基於這位鼻科大神劃時代的論文,我們確定了後鼻神經分佈範圍,就可以針對這個範圍進行手術燒灼或消融處理破壞神經,如使用雷射或冷觸氣化棒。(下面二圖)這樣的手術範圍,能夠避免傷到血管,又能處理到最多的後鼻神經分支

更棒的是,後鼻神經燒灼這種手術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免住院,免填塞,術後鼻子很快可以恢復通暢,比之前需要全身麻醉的翼管神經或後鼻神經切除手術輕鬆很多!




後鼻神經燒灼經驗分享

根據黃建祐主任的論文,針對後鼻神經供應區域做雷射手術,手術之後過敏症狀改善比率高達76%

以前我們的手術只能解決鼻塞的問題,現在加上這個後鼻神經燒灼的手術,鼻子癢、打噴嚏、鼻涕倒流、流鼻水的問題可以達到七成以上的改善,手術後追蹤,更有94%的人覺得,他的鼻子過敏因為這樣的手術改善了! 

我用冷觸汽化棒做後鼻神經燒灼的經驗也是這樣,很多人手術之後不用再靠藥物

以前遇到冷熱空氣就會打噴嚏,用藥也來不及的狀況都大幅改善!最近還有人給我回饋,他的視力竟然手術之後大幅改善!原來有些鼻子過敏嚴重的人,會因為鼻子分泌物很多造成視力模糊,手術之後鼻涕減少,竟然視力進步,變得耳聰目明了!

你也被後鼻神經搞亂過嗎?快到下方官方Line或FB私訊徐醫師聊聊 




徐醫師自媒體
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

徐醫師官方Line
Line@


徐醫師門診掛號

徐英碩醫師門診掛號由此去

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小孩打呼最推薦做的三種手術

      

 作者:徐英碩醫師



現在,大家生的小孩子少,每個小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尤其是每天晚上抱著小孩子暖暖的溫熱的小小的身體睡著,更是父母忙碌了一天之後最大的心靈享受。

但如果在這時發現,小孩子怎麼睡得很不安穩,呼吸很不順,打呼很大聲,甚至好像有時候會吸不到氣那樣,半夜坐起來,把旁邊跟他們一起睡的家長嚇了一跳,那該怎麼辦呢?


小孩的打呼症狀表現與大人不一樣


小孩子打呼的白天症狀表現跟大人不一樣。大人如果晚上睡不好,第二天會覺得很累。但是小孩子如果打呼,第二天卻會像是精力充沛,永遠坐不住,無法專心,脾氣暴躁,反而是過動的表現。所以家長們常常一開始不以為意,覺得小孩子活力充沛是好事。直到後來才慢慢發現,小孩子因為長期晚上睡不好,生長發育受到影響,身材瘦瘦小小,好像永遠吃不飽。這才回想起,這會不會是因為他們晚上睡不好,造成小孩子成長不好,跟學習不好呢?

小孩打呼該怎麼辦?


這時候該怎麼辦呢?有人說小孩子打呼不用管他,長大自己會好,但是要知道,小孩子長大的時候,扁桃腺也是會跟著長大!扁桃腺會一直長到九歲以後才慢慢不會再長,如果一個五歲的小朋友扁桃腺已經像貢丸一樣大,那他接下來4年以上的時間,打呼跟睡眠的狀況只會變得更差,而不會變得更好!不處理的話,小朋友就錯過這幾年成長發育的黃金時期了!

小孩打呼推薦做的三個手術


小孩子打呼,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要讓小孩子手術的過程輕鬆、無痛、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照顧方便、省錢,又要讓手術效果長長久久不會復發,我最推薦做一下三個手術:第一個是部分扁桃腺切除術,第二個是腺樣體切除術,第三個是下鼻甲消融術。

部分扁桃腺切除術

部分扁桃腺切除術的好處,就是手術效果跟全部切除一樣好,但是不會痛!切掉99%的扁桃腺組織,留下一層薄薄的保護,不影響小孩子術後的免疫力,而且可以讓小朋友開完刀之後不會痛,不會出血,更早回家,開完刀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更早回復正常快樂的飲食生活,當然也就更省錢


腺樣體切除術

對於常常鼻塞、鼻涕倒流、鼻竇炎的小朋友特別重要!腺樣體太大,常常造成小朋友鼻孔後面塞住,不得不口呼吸。而口呼吸不只是造成小朋友打呼的重要原因,他還會讓小朋友口乾舌燥、牙齒亂長,更會因為喉嚨長期被乾冷空氣刺激,造成扁桃腺不受控制的越長越大!如果發現鼻子後面的腺樣體擋住後鼻孔,使得氣流經過狹窄的後鼻孔時,發出大聲的打呼聲音,那就可以做腺樣體切除術。

除了腺樣體會造成鼻塞,肥厚的下鼻甲也會造成鼻塞,這更是小朋友打呼手術,常常被忽略的一塊!開完刀小朋友打呼復發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下鼻甲肥厚沒有處理,開完刀仍然鼻塞,沒有用鼻子呼吸,還是用嘴巴呼吸,經過嘴巴的乾冷空氣長期刺激之下,就會造成扁桃腺跟腺樣體再度長大!


下鼻甲消融術

因此下鼻甲消融術是我最推薦,最適合在小孩子打呼手術的時候一起進行的第三個手術!這個手術做完不會流血,鼻子不用為了止血填塞,造成術後疼痛和難以照顧。下鼻甲消融手術像是小針美容,把原本小朋友因為過敏刺激變得充血肥厚的下鼻甲減脂瘦身,讓小朋友開完刀之後,白天可以快樂通暢的用鼻子呼吸,晚上可以安安靜靜安祥睡去! 

做個總結:治療小朋友打呼最重要的三個手術,就是 部分扁桃腺切除術、腺樣體切除術和下鼻甲消融術



家長對於小朋友開刀後的暖心回饋

感謝徐醫師1月份幫我家女兒做了扁桃腺體+鼻子很棒的新手術,手術很成功當天做完,才回病房,居然說我肚子很餓要吃東西⋯(家長一)

媽媽問了快10次,妳喉嚨不痛嗎???女兒回到不耐煩的說:『我不會痛我要吃東西』… 隔天出院直接吃了一個三明治。 

謝謝徐醫師讓我女兒已可以好好的睡覺,我也可以安心睡覺啦!在沒遇到徐醫師之前,小朋友睡眠一直很糟糕,一直呼吸中止醒來,整個晚上都沒在睡一直醒,也吃了很多很多的藥,噴劑,有的沒的都沒辦法改善,開完刀已經沒有那種可怕的聲音了

我們家孩子現在5歲半,一歲多時某次感冒,去看一位資深兒科醫師,對方就說「小朋友的扁桃腺很大。」當時我們並不在意,心想長大應該會好。(家長二)

但事實證明不是這樣——孩子感冒頻率越來越高,上了幼兒園之後幾乎沒斷過藥。長期下來,不僅扁桃腺和腺樣體變得更腫大,鼻子也不通,又過敏、過動,連牙齒也因口呼吸,口水分泌少,而蛀牙很多。 

到了4歲,孩子開始嚴重打呼,呼聲越來越大,甚至會睡眠呼吸中止(呼吸不是default 值嗎?淚目:( 看他睡覺的樣子讓我們恐懼晚上睡覺)。再後來,孩子竟然必須坐著睡才能呼吸,因為一躺下就無法呼吸而驚醒,根本無法深層睡著。幼兒園午休時只能一直淺眠,放學後更疲憊,情緒也躁動,根本沒有一般4歲孩子該有的穩定。 

我們看過很多醫生,直到輾轉找到新光醫院徐英碩醫師。他非常專業、細心,也有耐心聽我們完整說明孩子的狀況。最後決定進行手術(扁桃腺、腺樣體、下鼻甲處理),我們真的很慶幸做了這個選擇。 

術後進入恢復期 這一年多來第一次看到他平躺、進入深層睡眠,用小小聲的鼻音呼吸,讓我們忍不住盈眶滿面。衷心感謝徐英碩醫師,您的專業與耐心,讓我們全家走出這段艱難的日子:)




徐醫師自媒體
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

徐醫師官方Line
Line@

徐醫師門診掛號

徐英碩醫師門診掛號由此去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如何避免家裡的塵蟎引起鼻子過敏呢?

     

 作者:徐英碩醫師


先來看一下日本過敏學會的指引


日本過敏醫學會在2017年發佈了關於如何避免和清除家中塵蟎的指引,他建議怎麼做呢?我們一項一項來看看。

1.保持室內溫度小於25度
2.保持室內濕度小於50 %

這個簡單,買個空調和除濕機就好了。

3.不要用布沙發,避免鋪地毯,避免榻榻米

這個需要重新更換家具,有點難度,可能在採購或搬家的時候就要先想好。

4.床單被單枕頭套要用防塵蟎的材質

什麼是防塵蟎材質的被套呢?他是用孔徑小於 6 微米的編織材料,讓塵蟎無法穿透。而一般的被套編織孔徑為可達 50–100 微米,塵蟎與其排泄物容易穿過,住在裡面大小便,每天早上被子一翻起來,這些塵蟎和排泄物就會滿天飛舞,吸到鼻子裡面自然就會過敏打噴嚏了😅,想到就覺得有點噁心😆還是花點錢注意一下好了😆

5.每週兩次用排氣循環型吸塵器,每平方公尺20秒的速度來吸

看到這個我就有點疑問,什麼是排氣循環型吸塵器,又為什麼一定要用這樣的速度來吸塵?

原來,排氣循環型吸塵器在吸塵的時候還可以有過濾的功能,把灰塵吸進去的時候,同時就要經過濾網,讓排出來的空氣變得乾淨清新,這樣可以在吸塵的時候減少塵蟎的堆積和飛散,還可以順便有空氣清淨機的功能。

過敏的人一定都有這種經驗,每次打掃只要灰塵飛起來就會不停的打噴嚏,因為用手把把灰塵掃進畚斗的時候,大部分的灰塵和塵蟎不是進了垃圾桶,而是飛到空氣中,被你的過敏鼻子吸進去,在裡面開會跳舞,難怪你會不停的打噴嚏。而這種排氣循環型吸塵器,似乎就比較能解決這種打掃之後反而讓空氣品質更糟的問題。





那為什麼又要規定要用每平方公尺20秒的速度來吸塵呢?是日本人太龜毛嗎?

原來,這種清潔速度的建議其實最早來自醫療與無塵室清潔標準,避免灰塵或過敏原再懸浮。因為吸塵器的清潔效率與其移動速度成反比:移動越慢,每單位面積吸的時間越久,效果越佳。

但我還是有疑問:有研究比較 10 秒/m² 的吸塵速度,和20 秒/m² 的效果嗎?

ChatGPT 告訴我,慢速、重複清掃比快速移動更能有效移除 PM2.5、塵蟎殘骸與花粉,特別在地毯上,1 m² 花 20 秒比 10 秒有明顯較高的微粒移除率(數據約提升 20–40% 不等)。雖然他沒有附上論文來源,這個數據也有可能是幻覺,不過我也懶得查啦,姑且相信吧

但是實務上來說,我又不是機器人,我怎麼會知道每平方公尺 20 秒是怎麼樣的吸塵速度,所以我問ChatGPT ,這樣的吸塵速度相當於一塊地板被吸幾次?(就是叫小孩子做家事拿吸塵器去吸地板,他們要吸幾次才能去玩的意思)

這時候ChatGPT 給的答案就很合理了,他說這個問題可以從「覆蓋次數」來估算。 

假設吸頭寬度是 30 公分(標準吸塵器寬度): 
• 吸頭一次來回可清掃約 0.3 m × 1 m = 0.3 m² 
• 要清一平方公尺需要約 3–4 次來回 
• 若你花 20 秒吸 1 m²,那平均每來回約 5–7 秒 

也就是說:每塊地板實際上被吸塵頭來回「刷」了約3–4 次左右。這個頻率,在 HEPA 濾網+高吸力條件下,是被認為能有效移除 90% 以上的可見灰塵與部分過敏源的水準。

日本過敏學會關於居家避免塵蟎的清潔指引和實務


總結來說,我為大家整理日本過敏學會關於居家避免塵蟎的清潔指引和實務,有以下幾個重點: 

  1. 保持室內溫度小於25度 
  2. 保持室內濕度小於50 % 
  3. 不要用布沙發地毯榻榻米 
  4. 床單被單枕頭套要用防塵蟎孔徑小於6微米的材質 
  5. 用排氣循環型吸塵器,每塊地板吸個三四次,每周兩次 

這樣,你就可以達到龜毛的日本人對於預防塵蟎過敏的居家環境要求了 ChatGPT 竟然還可以提供我吸塵器器型號和優缺點比較,我看了一下,覺得 Panasonic MC-SB85K好像比較安靜蠻不錯的,廠商快來提供試用品讓我業配! 

最後,假如你還是懶得打掃,喜歡布沙發,布被單,喜歡腳踩地毯的舒服感覺,買不起除濕機吸塵器,無法達到日本人對於居家預防塵蟎過敏的高標要求,吃藥噴藥還是鼻塞打噴嚏,過敏到不行的話,還有一個選擇….. 

就是來找我做鼻過敏手術囉!







徐醫師自媒體
FacebookInstagramTiktokYoutube

徐醫師官方Line
Line@


徐醫師門診掛號

徐英碩醫師門診掛號由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