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英碩醫師
先來看一下日本過敏學會的指引
日本過敏醫學會在2017年發佈了關於如何避免和清除家中塵蟎的指引,他建議怎麼做呢?我們一項一項來看看。
1.保持室內溫度小於25度
2.保持室內濕度小於50 %
這個簡單,買個空調和除濕機就好了。
3.不要用布沙發,避免鋪地毯,避免榻榻米這個需要重新更換家具,有點難度,可能在採購或搬家的時候就要先想好。
4.床單被單枕頭套要用防塵蟎的材質
什麼是防塵蟎材質的被套呢?他是用孔徑小於 6 微米的編織材料,讓塵蟎無法穿透。而一般的被套編織孔徑為可達 50–100 微米,塵蟎與其排泄物容易穿過,住在裡面大小便,每天早上被子一翻起來,這些塵蟎和排泄物就會滿天飛舞,吸到鼻子裡面自然就會過敏打噴嚏了😅,想到就覺得有點噁心😆還是花點錢注意一下好了😆
5.每週兩次用排氣循環型吸塵器,每平方公尺20秒的速度來吸
看到這個我就有點疑問,什麼是排氣循環型吸塵器,又為什麼一定要用這樣的速度來吸塵?
原來,排氣循環型吸塵器在吸塵的時候還可以有過濾的功能,把灰塵吸進去的時候,同時就要經過濾網,讓排出來的空氣變得乾淨清新,這樣可以在吸塵的時候減少塵蟎的堆積和飛散,還可以順便有空氣清淨機的功能。
過敏的人一定都有這種經驗,每次打掃只要灰塵飛起來就會不停的打噴嚏,因為用手把把灰塵掃進畚斗的時候,大部分的灰塵和塵蟎不是進了垃圾桶,而是飛到空氣中,被你的過敏鼻子吸進去,在裡面開會跳舞,難怪你會不停的打噴嚏。而這種排氣循環型吸塵器,似乎就比較能解決這種打掃之後反而讓空氣品質更糟的問題。
原來,這種清潔速度的建議其實最早來自醫療與無塵室清潔標準,避免灰塵或過敏原再懸浮。因為吸塵器的清潔效率與其移動速度成反比:移動越慢,每單位面積吸的時間越久,效果越佳。
但我還是有疑問:有研究比較 10 秒/m² 的吸塵速度,和20 秒/m² 的效果嗎?
ChatGPT 告訴我,慢速、重複清掃比快速移動更能有效移除 PM2.5、塵蟎殘骸與花粉,特別在地毯上,1 m² 花 20 秒比 10 秒有明顯較高的微粒移除率(數據約提升 20–40% 不等)。雖然他沒有附上論文來源,這個數據也有可能是幻覺,不過我也懶得查啦,姑且相信吧
但是實務上來說,我又不是機器人,我怎麼會知道每平方公尺 20 秒是怎麼樣的吸塵速度,所以我問ChatGPT ,這樣的吸塵速度相當於一塊地板被吸幾次?(就是叫小孩子做家事拿吸塵器去吸地板,他們要吸幾次才能去玩的意思)
這時候ChatGPT 給的答案就很合理了,他說這個問題可以從「覆蓋次數」來估算。
假設吸頭寬度是 30 公分(標準吸塵器寬度):
• 吸頭一次來回可清掃約 0.3 m × 1 m = 0.3 m²
• 要清一平方公尺需要約 3–4 次來回
• 若你花 20 秒吸 1 m²,那平均每來回約 5–7 秒
也就是說:每塊地板實際上被吸塵頭來回「刷」了約3–4 次左右。這個頻率,在 HEPA 濾網+高吸力條件下,是被認為能有效移除 90% 以上的可見灰塵與部分過敏源的水準。
日本過敏學會關於居家避免塵蟎的清潔指引和實務
總結來說,我為大家整理日本過敏學會關於居家避免塵蟎的清潔指引和實務,有以下幾個重點:
- 保持室內溫度小於25度
- 保持室內濕度小於50 %
- 不要用布沙發地毯榻榻米
- 床單被單枕頭套要用防塵蟎孔徑小於6微米的材質
- 用排氣循環型吸塵器,每塊地板吸個三四次,每周兩次
這樣,你就可以達到龜毛的日本人對於預防塵蟎過敏的居家環境要求了 ChatGPT 竟然還可以提供我吸塵器器型號和優缺點比較,我看了一下,覺得 Panasonic MC-SB85K好像比較安靜蠻不錯的,廠商快來提供試用品讓我業配!
最後,假如你還是懶得打掃,喜歡布沙發,布被單,喜歡腳踩地毯的舒服感覺,買不起除濕機吸塵器,無法達到日本人對於居家預防塵蟎過敏的高標要求,吃藥噴藥還是鼻塞打噴嚏,過敏到不行的話,還有一個選擇…..
就是來找我做鼻過敏手術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