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精準睡眠內視鏡(TCI-DISE):睡眠呼吸中止症檢查與治療的新篇章

跟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我從四年前(2017)美國義大利受訓回國以來,就開始進行的研究,成果終於被國際期刊接受了!而且是IF(影響力指數) 5分以上,睡眠領域Q1(前25%)的好期刊: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睡眠的自然與科學)! 

回想當年藉由李學禹部長的推薦,到美國跟Ofer Jacobowitz教授跟義大利Claudio Vicini教授學習,當年跟教授們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的互動,回國後繼續跟學禹部長以及諸多台灣睡眠大師交流,更遇到了可以一輩子共同研究學習的好夥伴邱逢翔教授,才有這樣的心血結晶可以呈現,一切的情景,好像鮮明如昨天才發生一樣!


讓一般大眾也能秒懂的專業醫學期刊


Nature and science of sleep還是現在最流行的open access(公開閱覽) 期刊,也就是說將來發表之後,任何人有興趣都可以直接上網下載閱覽,不管是需要找資料查論文的醫師或各領域專業人士,甚至是受睡眠呼吸中止症所苦的一般民眾,在手機上動動手指就可以看到全文!

也因此,有別於一般雜誌社要求要以專業術語寫成的簡短摘要,它要求我們作者要寫個Plain language summary,也就是避免專業術語,給一般民眾看的簡短摘要! 雜誌社說如果你的文章有更多人看得懂,對你將來爭取研究經費會更有幫助:) 

有道理! 所以那時候為了寫這一段Plain language summary,傷透了腦筋,在這邊翻譯給大家看看:


讓一般大眾也能秒懂的高分醫學期刊論文摘要


對於無法接受保守治療的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上呼吸道的手術是一個可行的治療選擇。但是由於上呼吸道複雜的解剖構造,手術醫師要做手術治療選擇,要決定對上呼吸道的哪個地方動刀時,常常會遇到困難。

睡眠內視鏡可以讓手術醫師直接看到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睡著時,上呼吸道有哪個部分阻塞,是一個非常方便有用的手術前評估工具。不過,根據之前的研究,由睡眠內視鏡檢查結果做出的手術治療選擇,不一定能讓病人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我和美國老師Ofer Jacobowitz教授在 2017年做的睡眠內視鏡研究,比較兩種病人:術前睡眠內視鏡下出現很多處上呼吸道阻塞,如顎咽加上舌根阻塞,或是只有單一處阻塞,如只有顎咽阻塞的病人,我們都只有對病人進行單一顎咽手術,竟然可以得到差不多的手術治療效果。那不就代表睡眠內視鏡下有沒有看到舌根阻塞都沒差了嗎?

會得到這樣令人驚訝的結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當我們進行睡眠內視鏡時,需要先注射麻醉藥物讓病人睡著,這時候注射藥物的方法就很重要:如果是讓麻醉醫師自行手工注射麻醉藥物(一般是叫做Propofol,俗稱牛奶針的藥物),那麼麻醉醫師注射藥物的手勁大小可能就會造成病人睡眠深淺的不穩定,甚至引起上呼吸道尤其是舌根的過度塌陷,那麼這樣做出來的檢查結果自然也就變得比較不穩定,比較無法對應臨床上的治療效果了。

因此,我們如果要依據睡眠內視鏡的檢查結果,來決定我們是不是需要進行比較多的手術,來解決病人的上呼吸道阻塞問題,睡眠內視鏡的檢查方法勢必要作出改進,讓病人的睡眠更穩定,更能接近病人的自然睡眠。我們這篇研究就是使用了更精確的麻醉藥物注射方法,來進行更精確穩定的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TCI-DISE),也就是藉由機器控制麻醉藥物注射的速度,來讓病人在檢查過程中的睡眠深度能夠一直保持穩定,不僅能讓檢查結果更為精確可信,還能讓病人在檢查過程中睡得更好更安全,比較不會像手動注射那樣,常常因為過度缺氧而需要中斷檢查。

想更了解精準睡眠內視鏡如何進行,請由此去:
精準睡眠內視鏡怎麼做?近代睡眠呼吸中止症評估跟治療最重要的突破!


雖然我們知道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TCI-DISE)很好,但是到底它的檢查結果和臨床發現,尤其是病人真實的,整個晚上的,在醫院或家裡的整夜睡眠檢查,以及手術醫師最關心的:手術前後的治療結果,是否能跟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做出連結,作為我們手術選擇以及未來手術設計的參考呢?在美國和義大利我就都跟我的老師提到,希望做像這樣術前術後的精準睡眠內視鏡研究,過了四年的風風雨雨,終於如願發表!


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的發現和手術預後密切相關


我們這篇研究收集了34個手術病人,總計68次的術前術後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發現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的檢查結果確實能夠用來精準的預測病人手術後的效果,尤其是術前術後的舌根阻塞,會明顯讓病人手術後的治療結果較差,而且術後如果顎咽阻塞消失,也代表手術結果較好。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示,根據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的結果,當發現顎咽和舌根都有阻塞的時候,手術醫師可以安心的跟病人說明需要進行顎咽舌根等等多重手術的必要性。手術後的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追蹤也有必要,可以提供病人術後追蹤和如何改善加強手術效果的有用資訊!


精彩論文圖片先睹為快


說了這麼多,沒圖沒真相,在此提供論文上刊登的圖片和說明給大家先睹為快:



圖一: 病人手術前手術後精準睡眠內視鏡下的顎咽阻塞變化: A:手術前吐氣時的顎咽狀況,吸氣的時候在B圖中變成環狀的完全阻塞,病人睡眠時就會因為這樣的阻塞造成缺氧。

C:顎咽手術後吐氣狀況,空間明顯變寬。吸氣的時候在D圖中雖然仍然有前後的塌陷,但空間已經變大,缺氧情形大為減少。



圖二: 病人手術前手術後精準睡眠內視鏡下的舌根阻塞變化: A:手術前吐氣時的舌根狀況,吸氣的時候在B圖中變成前後的完全阻塞,病人睡眠時就會因為這樣的阻塞造成缺氧。TB就是舌根,E就是會厭,而PW則是後咽壁。

C:顎咽手術後吐氣時舌根狀況。

我們的研究就是想看看顎咽手術後舌根塌陷有沒有變化。如果顎咽手術後舌根阻塞就能改善,表示我們可以不用對舌根做手術,也能達到良好的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效果,而且避免了舌根手術術後出血和味覺變化的風險。

如果顎咽手術後舌根阻塞還是存在,而且明顯影響到病人手術後的治療效果,那麼我們手術前的精準睡眠內視鏡就會很有參考價值,因為可以提供手術醫師重要的治療參考,精準的讓我們知道哪些人需要做舌根手術。

D圖中吸氣時舌根和術前一樣仍然有明顯的前後塌陷!

即使顎咽明顯因為手術空間已經變大,但病人的缺氧情形仍然因為舌根明顯阻塞還是很厲害,臨床上整夜自然睡眠檢查出來也是還有明顯的睡眠呼吸中止! 這表示如果術前精準睡眠內視鏡下看到舌根塌陷,可以大概率確定如果只有做顎咽手術,沒去治療舌根的話,手術效果可能不會很好。


術前的精準睡眠內視鏡可以提供手術醫師重要的手術參考和依據


這樣的一篇前瞻性研究文章, 好像很吸引人,但其實投稿過程並不順利。我們先投到Sleep,很快被退稿,因為他們認為這是手術文章,和期刊的宗旨不符合,再投到JCSM(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等了三個月,1月過新年的時候revision,2月過農曆年的時候再revision,本來以為很有希望了,結果竟然兩次修改之後是被退稿!白白浪費了半年的時間!

和三總邱逢翔教授認真討論之後,採納他的意見,把容易引起誤會,發散焦點的手術模式比較去除。(我們本來還有比較側咽成形術和懸吊顎咽成形術等不同術式的比較,被審查者電的體無完膚!)


去蕪存菁與聚焦能讓論文被更高分期刊編輯青睞                      


當我們去蕪存菁,聚焦在我們對手術前後的內視鏡發現比較之後,文章重點更清楚,架構更完整,這時候我和邱逢翔教授都覺得我們能夠挑戰更高分的期刊了!

這樣的修改,果然引起編輯的興趣,在回覆了審查者對創新性的質疑之後,一個禮拜後攻頂成功!


使用表格詳細面對編輯和審查者對創新性的質疑


在回覆審查者和編輯的問題時,最讓人苦惱的就是他們覺得睡眠內視鏡之前已經有很多人做了,覺得我們的研究結果沒什麼稀奇。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很有經驗的編輯和審查者,也不一定對睡眠內視鏡很有經驗,只能憑概略的印象覺得我們的研究創新性不足。

因此,我們想了很久,決定大膽的用表格的形式,一次整理出之前睡眠內視鏡研究的缺點,和我們的研究如何解決這些缺點。





其實這個表格也不是憑空捏造,都是我從美國和義大利回來之後,一直思考,也一直和同儕師長討論研究的重要問題。

本來覺得這樣的回覆形式很大膽,預期編輯跟審稿者會再要求修改,沒想到一個禮拜之後就接到被期刊接受的好消息! 將來寫論文回覆遇到用文字敘述太冗長,說不清楚的情況,也許可以多考慮使用這樣的方式,讓編輯對我們的論文研究優勢一目瞭然!


表格簡單翻譯

這篇文章,解決了之前睡眠內視鏡研究上的幾個大問題:

1.之前做睡眠內視鏡使用人工注射藥物,同一次檢查不同時間注射有快有慢,不同次檢查如果注射的麻醉醫師不同,手勁也是有大有小,讓病人的睡眠深淺不穩定之外,不同病人之間,甚至同一個病人不同時間檢查的結果,都難以作比較。

本篇研究的解決方法:使用機器注射藥物的精準睡眠內視鏡。(TCI-DISE)

2.手術之後的睡眠內視鏡追蹤研究非常非常少,大部分病人手術之後不願意再回來追蹤做睡眠內視鏡檢查。而之前少數發表的術後睡眠內視鏡檢查研究,收錄的病人數非常的少(十幾個),難以發現統計上有意義的差異。而且,這些研究使用的麻醉方法也是只有用人工注射藥物,也有前面提到的問題。

本篇研究的解決方法:使用機器注射藥物的精準睡眠內視鏡(TCI-DISE)來進行術前術後病人的追蹤研究,三年來收集了34個手術病人,總計68次的精準睡眠內視鏡檢查。

3. 精準睡眠內視鏡(TCI-DISE)針對手術之前病人的分析研究也有很多,但是因為之後採取的手術種類多種多樣,難以個別分析單層次手術(Unilevel surgery)和多層次手術(Multilevel surgery)的手術效果和術前睡眠內視鏡結果有何關聯。

本篇研究的解決方法:採取階段式的手術設計,先進行傷害較小併發症較少的單層次顎咽手術,然後追蹤術後精準睡眠內視鏡,再根據檢查結果和手術之後的效果,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傷害較大和併發症較多的舌根手術,或是再進行合併修正式顎咽手術和舌根手術的多層次手術。

4.睡眠內視鏡檢查之前難以推廣,也不容易被睡眠外科醫師,耳鼻喉科醫師,牙科醫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等等接受,來當做手術前的常規檢查,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和最困擾的就是:這個檢查的結果難以和手術之後的治療效果產生關聯,變成做不做都沒差。尤其是舌根的塌陷與否,似乎跟手術效果無關(Hsu & Jacobowitz, JCSM,2017)。

本篇研究的重要發現:不論是術前還是術後的精準睡眠內視鏡,舌根塌陷和多層次塌陷都和較差的手術預後相關,表示準備要開刀的醫師可以放心的根據精準睡眠內視鏡的檢查結果,來選擇是否需要舌根手術或多層次手術,也有更好的根據來跟病人解釋手術的選擇,達到個人化的精準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讓睡眠手術更精準,效果更好,併發症更少,病人更滿意等等醫病雙贏的結果。

我們的研究更發現,術後沒有顎咽塌陷的患者,手術效果明顯較優!換句話說,顎咽塌陷仍然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手術最重要需要解決的部分。我們除了可以再對術後顎咽仍然塌陷的病人做修正式的手術之外,更可以根據這樣的研究結果,來研發更好的手術方式,造福未來需要被幫助的病人!


未來希望能讓精準睡眠內視鏡研究在台灣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在這前後一年多跌宕起伏的投稿過程中,有挫折,有痿靡,但也有成長跟蛻變!更重要的是,這個研究只是個開始,我們希望的是,能夠藉由這個研究拋磚引玉,匯集更多人的力量,來做臨床上更實用更準確,和手術結果更吻合,更具有參考價值的精準睡眠內視鏡研究,並藉由這樣術前術後的基礎研究,發展出效果更好,傷害更小,更個人化、精準化的睡眠呼吸中止症內外科手術治療!

作者:新光醫院徐英碩-睡眠外科專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