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果小孩犯了錯,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才能避免他再犯呢?是把他
1.痛揍一頓
2.不要處罰,但是不厭其煩的諄諄教誨跟他分析利弊得失
3.雖然給他懲罰,但是只是讓他坐在那裡5分鐘不准講話,自己反省就好了
如果是以前我會選1,畢竟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偷東西被打,
窮人與富人的教養差異
但是在看了階級世代這本書以後,我會選2!
在美國,富人跟窮人教養小孩方式的巨大差異,
美國的窮人為求溫飽,
根據研究,近年來,美國富人和窮人教養方式差異最大的地方竟然是:
90年代後,美國不同學歷的父母家庭中一起吃晚餐的比率開始出現顯著差異,表示弱勢家庭的父母為生活所苦,越來越難顧及家庭。 |
兩歲以前就開始與小孩頻繁互動對大腦發展非常重要
至於什麼樣的行為會造成兒童腦部永久而不可回復的傷害呢?
1.遭大人的肢體羞辱或威脅
2.遭大人體罰、打耳光或打傷
3.遭大人性侵
4.得不到關愛與支持
5.父母分居或離婚
6.吃不飽、穿不暖、父母酗酒無法照顧小孩
7.母親或繼母遭到家暴
8.跟酒鬼或毒蟲住在一塊
9.家人憂鬱症或自殺
10.家人坐牢
排名前兩名的竟然就是大人的肢體暴力!
任意的打罵,教出來的不會是孝子,而是了尾啊子!
美國的富裕、
在日常生活上對小孩的言語互動中,鼓勵對責罵的比例(也可以稱做"擁抱/掌摑"比),專業人士對比社會的弱勢父母有巨大的差異。 |
看來,
不過,小孩子如果都不處罰,當你說破嘴,下次看到他故態復萌又再犯的時候,真的是會抓狂!要導正小孩子的行為,不打他,光靠說的,真的有用嗎?
社會心理學-認知失調的觀點
所以,當我讀完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認知失調之後,我恍然大悟,3號的教養方式才能真正達到改變小孩子行為的效果!
什麼是認知失調?過去50年之中,社會心理學家發現,
1.改變我們的行為,讓行為與自我感覺一致。(失言馬上道歉?)
2.改變我們的自我感覺,讓它配合我們的行為。(
3.增加新的自我感覺,來辯護我們的行為。(這個行為哪裡蠢了,
其實出乎大家意料的,大部分人都會選擇3!也就是增加各種新的認知,
就像抽煙的人明明知道抽煙會致癌,你跟他們提到戒煙的時候,
外部理由與內部理由
但是認知失調(自我感覺被破壞)的程度有大有小,
為了改善被破壞的自我感覺,我們需要找到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接受現況。 |
外部理由(處罰與獎勵)越少,越能刺激人類創造內部理由
但是當外部理由越少,
失去了強烈的外部理由之後,
利用認知失調理論管教小孩
那這個東西跟管教小孩有什麼關係?
溫和的處罰能比嚴厲的處罰更有效的避免再犯
但小孩面臨溫和處罰的威脅時,(比如說安靜坐著不準講話5分鐘)
研究證實溫和的處罰比較有用!
根據Freedman1965年的研究,數周後,受到嚴厲處罰威脅的小孩子,再去玩被禁止的玩具的比例高達八成!相反的,溫和處罰竟然改變了快要接近七成的小孩子心中的想法! |
心理學家在1965年做了個實驗。實驗人員讓幼稚園的小孩分組,他們被告知不能去玩他們最喜歡的玩具。但是一半的人被嚴厲的處罰威脅,一半的人只被告知不服從的話會有一些溫和的處罰。實驗人員發現在受到兩種威脅的當下,雖然都沒有小朋友去玩被禁止的玩具,但是過了數周後,實驗人員離開,有接近八成受到嚴厲處罰威脅的小朋友,又跑去玩那個玩具!(喜好沒有改變)
而只受到溫和處罰威脅的小朋友,只有三成又回去玩,其他高達七成的小朋友說服自己,改變了對最喜歡的玩具的想法,而且改變的時間持續了好幾個禮拜!五十年前的研究就告訴我們:嚴厲的處罰對孩子是沒有用的!
治亂世用重典是錯的
外部理由造成的行為改變生效快但不持久,內部理由雖然生效慢(理由難找),但是一旦找到,便可造成長久的行為改變。 |
因此總結來說,處罰的原則是什麼?就是必須有懲罰,
反過來說,鼓勵的原則又是什麼呢?
孩子不是驢也不是馬,
撇開名利,找到鞭策自己的內部理由,才能走向成功
用這些原則回想我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也是一樣呢?我們遵守交通規則,只是因為怕被警察開罰單,
人的一生,有人成功有人失敗。當你詢問那些成功人士,真正在學術跟事業達到頂峰的人,
NBA傳奇巨星比爾羅素說過:我記得,
©徐英碩醫師,保留所有權利